作者:河北省资本研究会专家组组长 刘万玲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战略部署和基本要求,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这些论述既阐明了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意义,也强调了深化改革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导向,坚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一、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深化改革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就需要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发挥产权有效激励作用,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三去一降一补”,持续推进钢铁、水泥、煤炭等去产能工作,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立完善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质量水平,培育更多知名品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的职责范围和运行机制,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全面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试点,加快形成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持续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健全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机制。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的原则,开展市场化选聘经理层、职业经理人和薪酬差异化改革试点,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特别是投资到有利于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项目。突出抓好工业和技改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和发展服务业投资,以精准有效投资催生优质供给,以高端高质项目引领转型升级。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打通通往实体经济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双重通道,建立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围绕优化市场主体的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大力度简政放权,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加强部门衔接协同,切实提高服务实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完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环境,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依规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要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鼓励企业家开拓创新,干事担当把企业搞好。
二、围绕推进创新发展深化改革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就需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创新军民融合的体制机制,积极开展军民协同创新,加强军民融合金融政策支撑,制定民营经济参与军民融合的政策体系,完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使用体系。要尽快消除对市场主体的所有制歧视,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推进免税政策落实,提高“参军”技术含量。抓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通过军民融合发展,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科研院所改革,在选人用人、科研立项、成果处置、编制管理、职称评审、薪酬分配、设备采购、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赋予科研院所和高校更大的科研自主权,充分调动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健全科技成果市场定价、收益分配、转移转化评价机制。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完善科技成果产权激励制度。要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加大市场主体科技投入,改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偏弱,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差的状况。加强对企业创新的金融、财税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通过改革促进创新,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动力支撑。
三、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改革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夯实“三农”这个基础。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
四、围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要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体制机制,创新合作模式与利益分享机制,在有序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进程中实现区域良性互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要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的体制机制,发挥雄安新区对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促进京津冀区域乃至环渤海区域的协同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城乡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均等化,打破城乡分割二元结构,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联动发展、共同繁荣。
五、围绕推进绿色发展深化改革
推进绿色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持续用力抓好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行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交易,推进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排污前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改革生态环境监察体制,设立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
六、围绕提高开放质量和水平深化改革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开放发展”的经济体系。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国际产能合作新样板,加快发展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积极探索管理创新,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推进科技、信息、文化教育、金融、健康医疗等服务领域开放创新。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实行以备案制为主导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支持高铁、核电等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合作,带动相关装备制造等商品出口。支持企业在境外建立资源、产业、园区、研发基地和营销网络,加快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建设。鼓励具有实力的加工贸易企业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延伸产业链,培育货物贸易新的增长点、外贸新兴业态和外贸自主品牌。要落实和完善国家支持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外贸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七、围绕保障改善民生深化改革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共享发展”的经济体系。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一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二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