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资本研究会
电话:0311-85028388
网址:www.hbcra.cn
微信订阅号:河北资本(zbyjh1)
地址:石家庄市河北互联网大厦B座14层
|
|
|
|
|
|
|
江苏、浙江的干部是如何突破常规的?
|
来源:决策杂志 时间:2021/11/5 14:06:39 浏览:847次
|
|
“最大的差距是思维的差距,最大的短板是能力的短板。”
2021年第8期《决策》杂志刊发文章,多层面呈现了安徽干部在沪苏浙跟班学习的深入体会。
跟班学习的安徽干部表示,浙江的干部落实工作,没有办法可以想办法,没有方案可以出方案,把应该办而又“行不通”的工作变成“行得通”。
江苏的干部不是机械片面地照搬照抄政策,而是善于研究政策、吃透政策,谋划工作不关注是否有可以遵循的案例,而是法无禁止即可为。
还有安徽干部表示,相比沪苏浙,我们缺少一些创与闯的锐气。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常被问及是否有制度依据,在制度设计中又去想是否有案例支撑。长期形成了“因循”的思维,成为阻碍创新的拦路虎。
全文如下:
2021年3月开始,安徽干部深入沪苏浙,开展沉浸式体悟实训、跟班学习。前不久,决策杂志融媒体记者与部分干部面对面交流,沪苏浙如何让政策“活”起来,让安徽干部感触颇深。
“这个文件说不行,那个文件说行,按照后一个办;改革有幅度,有上限,有下限,根据实际情况照上限办;没有红头文件,先试点,实践后总结提升,进一步影响上级政策。”在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跟班学习期间,安徽省广德市四合乡乡长周锋对江苏干部活用政策印象深刻。
太华镇与四合乡,是同处苏皖省际毗邻区的两个山区乡镇,人口相近、面积相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都是本地数一数二的工业乡镇,如今发展却呈现出不同景象。
人口集聚度是检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太华镇和四合乡户籍人口数量相似,分别为2.6万和2.2万,但常驻人口却较为悬殊,截至2020年,分别为4.1万人和1.4万人。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太华镇持之以恒引导山民下山进城。由于行动较早,政府成功抓住了土地政策红利。
目前,全镇居民住房从传统自建房逐渐过渡到有不动产权证的商品房,大多集中在集镇、中心村和重要道路沿线,因为集聚度高,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得到提升。
在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的限制下,要推动人口集聚,缺少建设用地怎么办?
太华镇灵活运用政策,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土地空间资源,为山民下山安置提供场地,引导农民集聚。
在面临“促发展”和“保红线”的双重压力下,太华镇的探索和尝试走出了一条正面效应最大化的路径。
“江苏的干部不是机械片面地照搬照抄政策,而是善于研究政策、吃透政策,谋划工作不在乎是否有可以遵循的案例,而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周锋说道。
“在原则范围内灵活执行政策,不仅有利于推动现实工作,而且也为新政策新规定的产生提供了宝贵的探索经验。这启发我们要勇于创新,摒弃习惯性等待的路径依赖。”在江苏溧阳跟班学习的干部胡一群也深有感悟。
不仅有“活”的思路,更有“钻”的劲头、“争”的意识,在浙江干部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让安徽干部感触颇深。图为浙江杭州钱江新城市民中心。
变“行不通”为“行得通”,不仅需要 “活”的思路,更要有“钻”的劲头、“争”的意识,这在浙江干部身上体现的淋漓极致。
2018年,浙江丽水开展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此前2015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中,浙江的钱江源国家公园为体制试点区之一,丽水并不在首批名单中。
为跻身国家公园之列,丽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赴中央深改办和国家林草局,争取多方支持。2019年1月,国家林草局将丽水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公园设立标准试验区,率先开展设立标准的试验检验。
2019年7月,国家公园中期评估专家组对浙江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创建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同时也指出“试点区面积小,且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浙江立足现实,创造性地提出“一园两区”建设思路,在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础上,与丽水凤阳山、百山祖创建区域整合成一个国家公园。方案得到国家林草局的同意。
这样既解决了原钱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面积不足问题,也为丽水带来了创建国家公园的历史机遇。2020年,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试点结束并成功完成验收。
“百山祖国家公园的创建生动体现了浙江锐意创新、改革赋能的精神。浙江的干部落实工作,没有办法可以想办法,没有方案可以出方案,把应该办而又‘行不通’的工作变成‘行得通’。” 来自黄山市农业农村局的程寄县在丽水体悟实训时深有体会。
跟班学习过程中,淮北相山区招商局局长宋雨倩也有同感。“浙江的干部普遍有一种‘狼性文化’,他们不墨守成规、循规蹈矩,而是敢于突破常规去谋划,实质上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沪苏浙这片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土地,安徽的跟班学习干部不仅为眼前的发展成就感到震撼,更对当地干部身上创与闯的锐气深为触动。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经济增长迈入高速轨道,再到新常态新阶段,沪苏浙经济发展始终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对一个又一个政策瓶颈问题的突破创新。
“同一件事务,按这个政策行得通,按那个政策却行不通。”不少干部表示,日常工作中时常遇到这类困惑又头痛的事。江苏、浙江干部在实践中用“活”政策,破解了痛点,让来自安徽的干部有了深刻的体会。
“最大的差距是思维的差距,最大的短板是能力的短板”,跟班学习的安徽干部纷纷表示,等高对接沪苏浙首先要做到专业化能力的等高对接,要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在工作中勇于创新、大胆尝试。
在学习报告中,他们生动地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悟:
“相比沪苏浙,我们缺少一些创与闯的锐气。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常被问及是否有制度依据,在制度设计中又去想是否有案例支撑。长期形成了‘因循’的思维,成为阻碍创新的拦路虎。”
“只注意和强调政策不允许做什么,而忽视了其中应该做什么。要用足、用好、用活政策,才能真正做到将政策‘吃干榨尽’。”
“在工作中过于束手束脚,认为束缚起来是一种安全,放开手脚就会露出破绽,其实是一种‘避责思维’。”
“政策不仅有原则性而且具有灵活性,基层在贯彻执行时,就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结合起来。”
一位长期关注公共管理领域创新的专家认为,把握政策灵活执行的边界,关键在于找准政策的目的性。这就需要深入、全面地研究政策本质,从而指导和促进自己的工作,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红利。
对标对表沪苏浙,安徽取回的“真经”,很有“干货”。
|
|
上一篇:年内河北省力争完成直接融资500亿
|
下一篇:中国卡欧美国家脖子的41项硬核科技!
|
|
|